2023廣西棚戶區改造項目計劃
2022年以來,全區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勇于攻堅克難,奮力擔當作為,全力做好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穩增長、惠民生、防風險各項工作。全年行業實現增加值4079.7億元,占全區GDP的15.5%;實現稅收479.3億元,占全區稅收的24.5%;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區的31.1%,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。成功舉辦中國—東盟建筑業合作與發展論壇、2022中國—東盟建筑業暨高品質人居環境博覽會;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各項配套措施落地見效,全區建筑業完成產值7276億元,同比增長8.6%,增速在全國排名第8位。因城施策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。全年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6.13萬套;公租房新開工2894套;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.08萬套;有序開展危舊房改住房改造,改造建設8928套;完成5502戶農村危房改造和2572戶邊境農村老舊住房改造。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,建成地下管網5268公里;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2.95萬套、背街小巷4085條;改造完成各類管道共329.07公里。進一步補齊污水處理短板,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。開展經營性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“百日行動”和“回頭看”,對存在安全隱患的經營性自建房均有序采取安全措施;順利完成城鎮燃氣安全整治“百日行動”,排查出的燃氣安全隱患已全部完成整治;全區房屋市政工程建筑施工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4年實現“雙下降”,行業保持安全穩定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加快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。全力以赴抗擊疫情成效明顯。

會議明確,2023年全區住房城鄉建設系統要按照“1310”工作思路(“1”即始終圍繞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這一總體目標做好各項工作;“3”即認真抓好房地產、城市建設、建筑業三個方面重點工作;“10”即是十個專項工作,即“2422”:“2”是完善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兩個體系;“4”是實施城市更新、鄉村建設、建筑業轉型升級、綠色發展等四項行動;“2”和“2”分別是實施改革創新、擴大開放雙輪驅動,夯實安全發展和從嚴治黨兩個根基),重點做好以下工作:
一是完善住房市場體系,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。因城施策支持合理住房消費,穩步推進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,加快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,大力整治房地產市場秩序,堅持租購并舉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,完善物業服務行業管理。

二是完善住房保障體系,幫助更多群眾住有所居。全面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,年內新開工6萬套以上,讓更多新市民、青年人更好地安居;規范發展公租房,扎實推進棚戶區改造,因地制宜探索發展共有產權住房;全年危舊房改住房改造新開工建設住房5800套。
三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,打造宜居、韌性、智慧城市。在14個設區市全面開展城市體檢,有針對性地實施更新改造;新開工1807個城鎮老舊小區,打造不少于20個精品老舊小區;力爭開工2800條以上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;更新改造各類地下管道1500公里;強化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;加強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,持續實施歷史建筑“清零達十”行動;深化城管執法體制改革,提升城市管理水平;推動城市居住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。

四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,打造宜居宜業美麗村鎮。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,完成農村危房改造(含抗震改造)3946戶以上,探索開展現代宜居農房建設試點;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;持續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利用;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。
五是實施建筑業轉型升級行動,著力推動建筑業工業化、數字化、綠色化發展。抓建筑市場,抓施工現場,將“適用、經濟、綠色、美觀”的新時期建筑方針貫穿到設計、施工、運維全過程;著力提升建筑業總產值,力爭全年全區建筑業總產值達到8000億元;持續優化建筑市場環境,推動建筑市場監管向“寬進、嚴管、重罰”轉變;加快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,推動“智慧監管”應用;打造質量過硬、人民滿意的精品工程,力爭2023年建筑施工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連續五年“雙下降”。

六是實施綠色發展行動,切實推動城鄉建設方式轉型。加快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發展,年內城鎮竣工民用建筑面積中綠色建筑占比達到85%;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,設區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要達到90%;補齊城鎮污水處理短板,年內完成縣級市黑臭水體60%的整治任務;加強城市園林綠化,加快推進第十四屆廣西(來賓)園林園藝博覽會園博園籌建工作。
七是以改革創新為驅動,培育壯大行業發展新動能。持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動簡政放權工作穩步開展;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,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精準化、標準化、規范化、便利化和數字化;深化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管理制度改革;制定廣西住房城鄉建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,推動行業監管數字化轉型升級。

八是以擴大開放為驅動,深化中國—東盟住房城鄉建設領域交流合作。籌辦好中國—東盟建設部長圓桌會議,建立中國—東盟建設部長交流機制;強化首屆建筑業論壇和建博會成果轉化,走出一條邊疆地區民族地區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。
九是夯實安全發展根基,以高水平安全促進高質量發展。深入推進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工作,常態化開展城鎮燃氣安全排查整治,強化建設工程安全監管,做好城市公園和市政設施等領域風險防范,持續開展信訪突出問題化解工作,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。
十是夯實從嚴治黨根基,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黨絕對忠誠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深化全面從嚴治黨,持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,打造高素質干部隊伍。

全市棚戶區改造任務完成情況
(一)全市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任務完成情況
2023年,南寧市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任務6500套,其中興寧區1832套、江南區990套、青秀區537套、西鄉塘區2065套、邕寧區592套、良慶區359套、經開區125套。2023年一季度,已基本建成5206套,建成率80.1%,其中興寧區538套、江南區990套、青秀區537套、西鄉塘區2065套、邕寧區592套、良慶區359套、經開區125套。
(二)全市棚戶區改造新開工任務完成情況
2023年,南寧市棚戶區改造新開工任務為683套,其中興寧區483套、西鄉塘區200套。2023年一季度,已開工52套,開工率7.6%,其中西鄉塘區已開工52套、興寧區0套。

棚戶區改造與房屋拆遷的區別
一、兩者性質不同:
(1)棚戶區改造:是為惠民利民民心工程,實施棚戶區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,兼顧完善城市功能、改善城市環境。
(2)房屋拆遷:是指因國家建設、城市改造、整頓市容和環境保護等需要,由建設單位或個人對現存建設用地上的房屋進行拆除,對房屋所有者或使用者進行遷移安置并視情況給予一定補償的活動。
二、補償標準規定不同:
(1)棚戶區的改造補償:通常居民補償分為貨幣補償和產權置換補償。

產權置換包括:1:1.5的面積置換;
房屋重置成新價格,即把房屋折算成價格,其與房屋的新舊、裝修、結構均有關系;
其他的搬遷獎勵。
(2)房屋拆遷補償:指拆遷人對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,依照《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》的規定給予的補償,拆遷補償方式包括:貨幣補償、房屋產權調換、還可以選擇貨幣補償和產權置換相結合的補償方式。
根據《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》第二條、第十九條規定,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、個人的房屋,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給予公平補償。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,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。